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本草荆楚 迈向中医药强省 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暨湖北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纪实
日期: 2018-06-17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远穷僻壤之产,险探山麓之华”“搜罗百氏”“采访四方”……五百年前,诞生成长于湖北的李时珍,历经27年,用毕生心血凝结成一部192万字的皇皇巨典——《本草纲目》。

这一中国古典医学集大成之作,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和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和“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被后世尊为“医药双圣”。

2018年,是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站在“医药双圣”的肩膀上,传统医学在荆楚大地赓续传承,俊采星驰。

在这里,《本草纲目》所载2000多种中草药,被誉为“天然药库”的神农架有1200多种,鄂东南的大别山有1300种……据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湖北有各种中药材资源3974种,位居全国第五。截至2017年,湖北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20万亩,药材产量居全国第7位,6家中医药企业进入全国医药企业百强。湖北昂然跻身中医药大省。

国家把发展中医药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中医,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蕴含着健康的养生理念,它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中医药事业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201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远大目标,积极响应并抢抓机遇,将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为省级战略,发展中医药已成为重大民生工程和产业发展工程,成为健康湖北建设的关键内容,成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推进剂。

5月25日,我省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活动拉开序幕,第八届海峡两岸李时珍医药文化与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吸引了来自两岸中医药界的逾300位人士齐聚湖北。5月26日至27日,首届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及系列活动在蕲春县举行,来自海内外中医药界逾500位人士在药圣故里拜谒致敬李时珍的同时,畅抒传承发展振兴中医药之策。6月5日,省委、省政府将隆重召开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暨湖北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大会,全面谋划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走进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湖北协调四方,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保障、文化繁荣、产业扶持“五位一体”,由“大”变“强”,一场凝心聚力、开新图强的生动实践,一场努力实现人民对健康生活美好向往的具体行动,已然在荆楚大地拉开帷幕。

自上而下 全力推动

——中医药走进发展“黄金期”

6月4日上午10时,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知名专家门诊,看病的人排起了长龙。科主任宋恩峰的单次门诊量达到了40至50人。“喜欢、相信中医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多,看病找中医的患者在增多,医院自制剂、冬病夏治敷贴、膏方热销……”从事中医30年的宋恩峰强烈感受着身边的变化。

变化不是偶然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主要领导多次明确要求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湖北建设中的作用,打造中医药强省;分管领导赴省中医院、省中医药研究院调研,明确部署中医药事业发展任务。

我省一系列事关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法规、文件密集出台,使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首个中医药地方法规《湖北省发展中医条例》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出台,标志着我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十三五规划》《湖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相继实施,构建了我省中医药发展的系统化政策体系,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和实施路径,中医药事业成为省级发展战略。

政策支撑,鼓舞有力,中医药迎来持续快速发展期——

十八大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25.8亿元,全省84%的公立中医医院安排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1%的乡镇卫生院、7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94家,民营中医医院53家,床位4.3万张,中医从业人员4.4万人,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2317万人次,出院人数142万人次,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覆盖城乡。

全省中药材和中药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加强。中药资源种类、药材产量分居全国第五和第七位。九州通、健民、马应龙、东阳光等6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企业百强。

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县级中医临床骨干、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相继完成;中医界最高荣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四度花落湖北,李今庸、梅国强,王伯祥、陈如泉享誉国内;35名“湖北中医大师”、60名“湖北中医名师”和93名“湖北中青年知名中医”等一批德艺双馨的中医拔尖人才诠释着“大医精诚”的中医之魂。

中医药传承创新取得成效。省中医院(省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竣工投入使用;全省共建设70个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

中医药文化得到传承发扬。蕲春县李时珍纪念园和黄冈市中医院被确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

聚力传承 创新发展

——传统医学“良方”解当代命题

中医药守护着华夏民族的健康,绵延数千年未曾中断,为世界医学史所罕有。中医药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正是这种精神引领中医药发展的不竭动力。

6月4日,在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瘿病(甲状腺)门诊,挤满前来求诊的患者,年近八旬的“全国名中医”“湖北中医大师”陈如泉教授依旧坚持坐诊,仔细地望闻问切。

研究甲状腺疾病半个世纪的他不敢懈怠,近年来创新性地提出甲状腺病的系统辨证观,形成湖北省陈氏瘿病学术流派。2012年,“湖北省陈氏瘿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被批准为首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甲状腺专病流派工作室。

“李时珍和其所著《本草纲目》,发前人未到之处,正式依靠批判继承和不断创新的研究方法,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陈如泉说。

在传承创新浪潮中搏击的,不仅是耄耋中医大师。

近年来,湖北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中药、非药物疗法等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相对低廉的特色优势,为百姓化解看病贵。

省卫生计生委统计,2017年全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年平均门诊费用为218.9元,比同级综合医院低7.7元;平均住院费用6030.5元,比同级综合医院低2974.2元。

5年来,我省出台鼓励中医药服务特殊政策,使新农合范围内中医药有关费用的报销比例提高了5%至10%,将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和院内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报销范围;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增加中成药品种补充目录;全面实施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527万65岁以上老年人和15万0至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30%。医改的惠民效果在中医药领域明显放大。

为基层医疗服务“强筋健骨”,我省大力实施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全省共建设1295个国医堂、94个名医堂、93个中医养生堂和303个知名中医工作室,并评选出301个示范国医堂。全省共命名10个全省中医药工作十强县、331个全省中医药示范乡镇卫生院、2655个全省中医药示范村卫生室。

湖北实施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建设的“三名战略”成效明显。以湖北省中医院为龙头的三甲中医院25家、二甲中医院62家,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数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中医药治疗皮肤病、肝病、肾病、脑病、骨伤和风湿病等优势病种居全国领先水平。

基层中医人才匮乏的状况,随着“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等实施,也在逐渐改观。湖北中医药大学和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校本科生2.7万人,硕博研究生1200余人,留学生300余人,另有7所高等医学院校设立了中医药专业,一批批毕业生遍及海内外。

遵循中医药成才特点,开展5批全国和省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中药特色人才传承、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训、乡村医师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和农村定单定向免费中医学生培养等高层次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项目。“十二五”期间,湖北中医药大学和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就培养输送了3万多名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

创新传承,开枝散叶。截至目前,湖北建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39个,知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遍布全省。

草本古方 壮大产业

——中医药聚合效应点燃激情

一片小小的艾叶,承载着蕲春打造“中国艾都”的梦想。6月3日,在湖北李时珍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看着一根根艾条在生产设备上“诞生”,董事长陈普生笑言:“它们现在躺在车间里,过些日子,就会出现在欧美、东南亚的货架上。”

2015年10月26日,中国湖北第25届李时珍药交会上,蕲春喊出响亮口号:医圣故里,从艾出发,打造“中国艾都”,实现蕲艾百亿元产业战略目标。

顶层设计随之凸显:成立蕲艾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蕲艾产业协会,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种植户给予补贴;将蕲艾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联合科研院所建立“道地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体系”;在品牌塑造上,推广“蕲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使稀缺资源成为永久的价值品牌……

点点努力的蓄积,让这个小绿叶焕发出璀璨光彩:蕲春县境内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各类涉及蕲艾产业注册企业800余家,产品有10多个系列487种;“蕲春艾灸疗法”也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草本古方焕发新生的又何止蕲春?

黄石劲牌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填补我省中药配方颗粒业务空白,成为省内首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恩施成立玄参产业化联盟,将玄参的种植采摘、饮片加工、颗粒制剂生产、科研成果转化、贸易流通等串联成链,目前产业规模达数10亿元;省中医院与人福医药共建“湖北省中医研究院”,形成协同创新的产业链,让更多院内制剂开发成新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人们对于中医药的日益信赖,正有力推动湖北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2017年全省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增至64户,中药材种植面积320万亩,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基地8个,位居全国第5。中药批准文号2443个,中药生产企业152家,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50家,中药工业产值393.4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的33%。中药材成为地方重要的绿色经济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以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为核心的湖北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已形成规模,“中国艾都”蕲春,连续举办20多届中国湖北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在全国影响力日趋彰显。

天地人和 只争朝夕

——迈向中医药强省时不我待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时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湖北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020 年初步建成中医药强省和2030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两个阶段性发展目标,确立了“大中医”的工作格局。

大好机遇,时不我待。

我省已着手启动《湖北省发展中医条例》等法规、政策的修订,尽快让《中医药法》在湖北落地生根,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法律保障;为统筹研究解决全省中医药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医药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正积极推动。

同时,湖北积极发展中医药服务与贸易,鼓励省内有条件的中医药机构到海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和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推动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开花结果。湖北中医“走出去”的步伐已经迈出:在捷克,在哈萨克斯坦,在马来西亚,来自湖北的一批中医药合作项目正在落地开花;在阿尔及利亚,湖北正在支援建立中国中医中心。

省卫生计生委介绍,今年开始,我省将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公立中医院综合改革、鼓励开展社会办中医等多个方面,实现中医药全面融入医改;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和中医药健康养老试点,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培养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推动重大新药创制,实现中医药科技创新突破;以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纪念为契机,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和经典传承,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起点,眺望新征程。为在不远的未来,由中医药大省转变为中医药强省,实现人人享有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荆楚百姓的健康获得感显著增强,湖北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来源:湖北日报2018年6月5日)

 

 



[来源: 湖北日报 ]